Search


【美術館童年】系列(2):『白楊』

美國雕塑家亞歷山大.考爾德A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美術館童年】系列(2):『白楊』

美國雕塑家亞歷山大.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(1898-1976)在1930年代便以「動態雕塑」(Mobiles)聞名,他以嶄新手法開啟了現代雕塑藝術的另一頁。彎折扭轉的金屬絲線、詩意優美的抽象造型、大膽飽和的色彩,讓雕塑藉著鋼鐵之身仍姿態多變,自此雕塑不再只是不動如山的敘事物件,而注入了與時間及空間的對話。

這對父子看著Calder 1948年的作品『白楊』Aspen低聲討論著,那些纖細鐵絲頂端,偶爾隨著氣流晃動的白色金屬薄片與白楊樹的關聯。其實這是Calder當年居住於康乃狄克州鄉間時,因常見風起葉動的「顫楊」(Trembling Aspen)而來的靈感。Calder此類以自然事物有機形象為主題的作品,甚至被杜象稱為是〝風中林木意象的昇華〞。

對於兒童來說,這般抽象的形體或許陌生,然而了解藝術品創作背景和經過討論之後,便開拓了想像力,也透過藝術家的眼睛觀看大自然。或許終有一天再遇見清風流淌過樹林翻擾著樹葉,絮絮聲響縈繞耳際時,男孩會明白Calder如何以『白楊』紀錄他的林間生活。

美感教育需從陪伴開始,在紐約著名景點High Line旁的惠特尼美國藝術美術館(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)就上演了動人的這一幕。

圖片來源 : Junie Wang & 網路

《Copyright © 2018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. 版權所有,禁止擅自節錄轉貼》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藝術、時尚、美食與佳釀間的風格探索 IC 之音 FM97.5《美學風格相對論》節目主持人
View all posts